河海大学积极深化“大思政课”体系建设

  师资体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1-21 22:32

  整合优质资源,培育思政品牌。一是打造数字化课程思政。积极推动网络课程建设,发挥首批国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试点高校引领作用,将数字思维、数字技术及数字化方法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,打造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5门国家和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课★。充分发挥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载体作用,在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课堂中设置“赤子之心:矢志不渝的革命初心★”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★★,以智慧感知的方式体验历史教育,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★★★、亲和力和感染力。二是构建一体化交流平台。发挥全国高校“数字马院”联盟载体作用,以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高校领衔项目为抓手★,与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合作,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的集体备课、合作型教学研讨、教学材料共享★★★、教师合作培训和“大思政课”基地共建机制,建设“厚学讲坛”★★★“新人文讲堂”等一批合作品牌。三是强化全方位宣传展示。依托易班网、学校官方微信视频号等平台★★,组织开展“大思政课”网络主题宣传活动,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短视频★,陆续推出《河海物语》《此间河海》《河海常韵》等30余条专题视频★★★,入选中国科协风云榜★“2022年度优秀传播作品”。

  创新育人模式,打造特色课堂。一是打造水利工程中的思政课堂★★。厚植工程育人特色★★,在三峡工程、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国工程实地研学中★★,强化学生对“国之大者”★★、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悟和把握,打造具有河海特色的★★★“思政★”教学品牌。创设长江大讲堂、长荡湖讲坛,宣讲“江河战略★”和国家水网建设等重大战略、重大工程,强化专业教育、育人目标的具象映射,引导学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。举办“河海铸神针”专题思政大课,由水利建设先锋榜样讲述守护“大国重器”的工匠故事,引导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、做挺膺担当奋斗者★。二是打造社会实践中的思政课堂。设置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乡村振兴、新质生产力调研、党政基层挂职等社会实践专项工程,支持和鼓励广大同学知国情、真调研、强本领。与全国大思政课实践基地“红色李巷★★★”结对育人,建立学习社、联学站、实习实践基地60余个,提升时代新人培养成效。设立大学生书记助理、政策讲解员★★、思想调解员等实践岗位,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社区发展,在服务社会中受教育、长才干★★、作贡献。三是打造红色资源中的思政课堂。充分挖掘学校作为★★★“红帽子大学”的丰富资源,聚焦“河海校史与革命文化”开设特色思政选修课,构建“核心思政课程+特色选修课程”体系★。开发张闻天陈列馆★★★、校史馆等馆藏资源育人功能★★★,挖掘河海名教师★★★、名校友、名学生、名专业、名项目“思政元素”,通过主题档案展览★★、档案实景课堂、“红色放映厅”等活动,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★★★、赓续红色血脉★★★。目前,该模式经验已被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★★、江苏省红色地名和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吸纳。

  河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,始终坚持把思政课建设放在重要位置★,通过建强组织体系、创新育人模式、整合优质资源、强化教师培育等措施,不断深化“大思政课”体系建设,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、爱国奉献、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★★★。

  加强系统设计,完善工作格局。一是坚持高位引领。深入落实“立德树人”工程★★,将“大思政课★★”作为“教育强国、河海何为”战略谋划的重点工作★★★,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重大规划和专项工作规划★★★,实施★“思政强基建设工程★★”★★★,扎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。制订《关于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工作方案》,以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为出发点和着力点,突出“以水育人”导向★★★,将“融水德、知水情、彰水志★★”育人任务有效嵌入★“大思政课”体系,明确方案路线图、时间表★★★、责任人,实施台账化管理,推动方案落地见效。二是强化协同育人★★。充分发挥行业特色,拓展政产教合作内涵,依托校地校企合作项目★,推动社会力量★、社会资源嵌入★“大思政课”体系★,深化学校“大思政课”综合改革,实施“行走的思政课”专项计划★★★,组织“近源头★★★、看水利”系列活动,推进治水实践与思政课教学贯通融合,全方位构建政产教融合的思政育人新范式。三是完善政策支撑★。聚焦选★★★、引、转、兼四个方面,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图谱,深化思政课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机制改革★★,推动党政领导、企业专家、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★★,以“一核多元★★★”的教师队伍体系,丰富有现实温度★★、有实践厚度、有思想深度的课程内涵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,在教师岗位评聘★★、考核等政策中突出课程思政权重,形成★★★“教师人人懂思政、学生时时受教育”的★★“大思政★★★”育人氛围。

  强化发展保障★,培育优良师资。一是健全制度体系。严格落实《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》,成立思政课教师建设专项工作小组★★,研究解决、推进落实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点问题。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导委员会,制订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任管理办法(试行)》,规范思政课教师聘任管理,明确岗位规划与设置、岗位任务、聘任程序等★,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★★。二是拓展发展平台★。创设思政课教学★“知行★★★”工作坊、思政课青年教师集训营,通过“一课一精品★★、一月一专题★”系列活动★★,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。鼓励专兼职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技能比赛,以赛促教★、以赛促学,深化★“大赛—大师—大课★★”联动建设机制,组织5名获省级思政技能大比武特等奖的教师专设分享公开课,提升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★★。三是加强团队建设。充分发挥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★★★、江苏省高校“青蓝工程”优秀教学团队的引领作用,调整优化思政课教学组织,成立思政课教育与研究中心,建立由思政课首席教授牵头的6个思政课教研室。实施青年教师“双导师”制★★★,由“双导师”领衔集体备课★、课程结对★★、课程培训、课程跟听★★★,组织开展系列“思政课青年教师发展论坛”,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思政教师团队★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