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★,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,打造“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”创新平台,厚植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沃土,持续建设高水平学生创新中心★★★,发挥产教融合平台的创新策源功能,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创业教育★,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,实现创新与创业、就业高效联动★★★,形成人才链★★、创新链、产业链相互贯通的生态体系★★。
加强创新创业教育,培育优秀创新人才。一是开设多层次创业课程★★★,完善课程体系★★。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相关通识核心课和公选课程,累计举办109期《创新与创业大讲堂》★★★、110期“创业沙龙★★★”★,面向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十三期“宣怀班”专题培训班,累计培养创新创业“种子选手”600余名。二是组织各类国际创业训练营★★★,拓宽国际化视野★★★。与高水平创业教育高校长期合作★★,构建辐射美洲、欧洲★、亚洲创业教育的国际化合作格局,不断提升创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。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举办★“联合暑期创业学校★★”★★,通过创业课程、研讨会、文化交流、企业参访等形式,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理论,拓展国际视野★。三是组织高水平科技竞赛★,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★★★。坚持“以赛促教★★★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”★★★,积极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科创赛事,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★★、VEX世锦赛★★、RoboMaster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等国际国内顶级赛事★★,培育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实践能力。2023年和2024年分别获得挑战杯总冠军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冠军,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超500项。四是有序推进创业研究,提供理论研究支撑。依托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,建设上海市创业研究中心★,每年发布课题资助,促进产出创新创业教育原创引领性成果。成立创业投资行业研究团队,为政府及行业科学决策提供研究分析支撑★★★。
加强创新创业实践,催生优质创新企业★。一是整合校内外资源,提供深度实践机会。加强校企合作★★,与华为等80余家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合作,为学生提供企业参观和实习机会★。选拔“创业见习生”★★★,组织学生到创业企业见习,与创业核心团队深入交流,参与初创企业实际工作,积累创业实战经验★,多位★“创业见习生”最终成为企业联合创始人或核心成员★★★。二是建设多元师资队伍,提升双创教育水平★★。围绕创新创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指导,组建由320余位★“专任教师★★、客座讲师★★、创业导师★、创投导师★”组成的师资队伍,从知名企业聘请企业导师,以贴近科技前沿和行业实际的视角和经验,给予学生更有效的指导★★★。三是催生优质企业★,创新创业取得初步成效。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,催生多家高新企业“独角兽”和上市公司,推动形成新产业、新动能和新模式,一批交大校友创办企业已成为高科技和新媒体领域的领军者★。近年来交大校友作为创始人或董事长(总裁)的国内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100家,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★★★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能。
加强创新创业引导,营造良好创新环境。一是强化价值引领★★★,将立德树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★★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、企业家精神,邀请优秀科学家和企业家来校讲座,注重将改革开放史、社会主义发展史及校史等融入创新创业教育,引导学生将个人的价值实现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。二是加强学生创新中心建设,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空间★★★。打造面向全校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,全时段开放★“设备图书馆”★★、3D打印中心等,建设跨学科“创客”空间★,为学生创新实践提供多元的平台场地与专业指导。三是设立平台基地和专项基金,构建创新创业支撑体系。大力推进★★★“大零号湾★”创新策源区建设,建设资源集成的全链条创业孵化平台★,为学生提供分阶段、分层次创业孵化支持。设立“上海交通大学未来母基金”★★★“上海交大——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★★★”等基金,坚持“投早投小投硬科技”,为创新创业提供精准扶持。建设“一公里孵化器★”★★★,首期运营载体约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,包含31间科创空间,高效挖掘各学科及学科交叉的优秀科研成果,深入推进新时期学生硬核科创支撑体系建设。